李菁
最近画家王向明公开发表言论说,美术界迫切需要权威、公正、平等的批评家,建立、健全艺术评论机制为当务之急。 王向明认为当前国内真正的美术评论家十分稀少,现活跃于舞台上的“批评家”大多由两部分人转化而来:文学评论作者和美术史论工作者。前者易犯的毛病与其“出身”有关——由于专业方面的问题,评论不一定到位。后者精通美术史,往往喜欢高屋建瓴、宏观把握,发表起言论来固然纵横古今、洋洋洒洒,却有笼统之弊、空泛之嫌,听众在诚惶诚恐之余觉得摸不着头脑。既然缺乏针对性,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指导意义。这些不甚受画家欢迎的批评家或动辄“捧杀”、“打杀”,或唯我独尊,或“全国流动”,草率发言。王向明进一步说,美术圈子应该由画家、批评家和收藏家共同组成,但画家期待的是朋友般而不是老师式的评论家。现在好多批评家凌驾于画家之上,搞操纵,几个人说了算,事实上这并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,所以也没什么权威。批评家该由谁来“批评”?他们是否也应端正一下自身的位置? 王向明的看法在画家中引起了比较普遍的共鸣。俞晓夫还特别提到了画家本身的素质问题。他说,某些画家动不动请批评家吹捧自己的作品,越是大家看不懂的越要让批评家出场撑腰、歌功颂德,从而使别人今后再不敢产生“皇帝穿不穿新衣”的疑问。这同样是一种不良风气。他强调,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需要“有正义感的画家”和“有良知的批评家”。